师杭听他绕了一大圈,有些心烦意乱:“所以我既不能逃跑,也不该留在他边,那该如何?”
“当然,你若能讨得孟开平的心,一切就另当别论了。我与他相识已久,知晓他是个护短之人,可这恰是隐患所在。”
“你这样的人品才学,便是皇妃也够格,难怪他要夺你在手。可惜他鄙俚浅陋,得了明珠,反让明珠落尘。”黄珏似是赞她,又似对孟开平有些不满,“他于平章有患难之恩。平章虽见惯将才,却惊于他十六岁领兵至今未尝败绩,故而甫一开始便授给他
军总
之职。你想活命,唯有暂且在军中寻一人委
,再徐徐图之。如果我没猜错的话,恐怕现
你还抱着报仇逃跑之类的心思……”
他见师杭的目光停在此传上,便主动攀谈:“侯君集戎
一生,西征功
,最终却落得个凄凉
场,可惜可叹。”
“乱世不该成为累功之机,河清海晏才是百姓之福。你如此想,恐置天万民于不顾。”她恳切劝
。
接着,她轻浅一笑:“黄都尉似乎十分同此人,但以小女之见,从军者理当效仿卫、李二将。
可征战天
,退可护佑一方,如此才能保得千古英名。”
黄珏知自己言中了。他也不急,示意师杭落座后,方才继续
:“我劝你还是早早打消此念罢。徽州、江浙、湖广,这些地方我们会一一拿
,直至最终攻占大都。到那时,除非你
决心与元廷一同北上逃亡,否则绝无可能安稳度日。”
“行军打仗可不能随而为,譬如燕铁木儿,从前何等风光,最终却折于‘荒淫’二字,义军自当以此为鉴。”谈及此事,黄珏不由嘲讽
,“攻
应天后,曾有人将掠来的
人献与平章,平章却
令诛杀此女,以肃军纪。‘
取天
,岂能以女
为心?’,这句话,孟开平当日与我都曾亲耳听训。没想到才隔了一年,他便敢知法犯法,在平章大人
底
将你掠
。一旦被人报上去,纵然平章有心袒护,他也吃不了兜着走。”
师杭侃侃而谈:“打天
需要勇武难匹之人,可守天
只需要一心为君者。”
师杭摸不透他的意思,等着他的文。
“齐闻与我都是平章大人的义
,自幼与大人的亲生
侄一同识字习武,
分绝非旁人可比。而我相较于齐闻
,家中更多了些助力,他是行乞孤儿,我的
则是赵至
元帅的妻
。”
昏黄烛火摇曳映在窗纸上,屋外雨声渐小。
“太宗从来善待功臣,凌烟阁中唯有张亮与侯君集二人以谋反论罪,且未牵连其族人。一则,太宗陇西贵族,亲征多年,于军中威望甚
;二则,伴他起兵者大多都是世家
弟。倘若换作其他君主,功臣皆贫寒无依,便是尽数杀尽又如何?”
传》。
黄珏颔首:“只略读过一些罢了。姑娘
世家,想必对这类典籍十分熟稔,远胜于我。”
黄珏辩:“当年他随太宗南征北战,忠心耿耿。玄武门之变更与尉迟助太宗谋定天
,功绩赫赫。而后平定西域、攻灭
昌,虽终因谋反被杀,但大丈夫岂能甘心久居人
?若得纵
洒脱一番,也算是不枉此生了。”
黄珏望向少女清冷的面容,忍不住回:“难
天
太平后,开国功臣便只得告老还乡或死路一条吗?”
师杭攥紧了手,蹙眉看向他。毕竟交浅言深,多半居心叵测。
师杭放书册,不置可否
:“侯君集死前,太宗曾洒泪曰,‘吾为卿不复上凌烟阁矣。’他侍上有愧于君,待
有愧于民,私以为不可称作大丈夫也。”
“此人起于草莽,一朝得势便恃功骄狂,实非善类。”师杭并不觉得可惜可叹,闻言反驳,“太宗已是贤明厚德之君,不仅将其列
二十四功臣还多番劝诫宽恕,他却仍不知收敛,
场凄凉可谓咎由自取。”
话不投机,黄珏不再与她多论史书古人。他挑眉看向师杭,转而
:“师姑娘,你跟着孟开平实在可惜了。”
“卫青与李广是名将,却不是开国之臣。”然而,黄珏似乎并不尊崇此二人。少年眉宇间还略带几分稚气,但言语间却豪气十足,“唯有乱世方能显英雄本
。有朝一日,封狼居胥,杀尽胡虏,我定会立
不输于他们的丰功伟业。”
“隐患?”师杭不解。
听见这话,师杭不知该作何评价。她读史读的是前人的所经所历,可黄珏读史,似乎读的都是他自己。
“孟开平的父兄皆为元军所杀,与你隔着家仇国恨,他待你又能有几分真心?”少年的眸光多缱绻,几乎黏在她
上。
“师姑娘,与其跟着孟开平,你不如换个人依靠。”